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胡錫進:高市早苗最終軟下來是注定的,幾乎沒懸念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日本(专题)外務省周一派官員訪華,外媒普遍分析認為日方此舉是希望緩和同中國的緊張局勢。NBC報道,“受外交爭端影響,日本旅游業相關的股票(早盤)大幅下跌。”其中美妝公司資生堂下跌9.47%,嚴重依賴中國消費的百貨公司三越伊勢丹股價暴跌11%。東京迪士尼和航空公司全日空均下跌4.74%。


2024年中國赴日游客達700萬人次,今年9月份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約占日本游客總數的24%,僅次於韓國,位居第二。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木內隆秀估計,中國日本旅行抵制每年可能導致日本2.2萬億日元經濟損失(約合人民幣(专题)1011.6億元),並使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下降 0.36%。

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亞太地區研究員艾麗西亞·加西亞-埃雷羅稱,與中國的外交裂痕對日本造成的損失可能不僅僅是旅游業的下滑,“關鍵在於日本對稀土金屬的深度依賴。”


高市早苗7日在議會聲稱一旦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有可能構成日本“存亡危機事態”,暗示日本將出兵參戰。之後她於上周一拒絕撤回之前的講話,但表示那只是一個“假設性回答”,並承諾未來將避免此類具體表述。再之後,高市早苗本人似乎有意進入沉默,沒有再就“台灣(专题)有事”發表言論。據周一最新報道,日本自民黨代理政策調查會長田村憲久透露,高市早苗正在反省其涉台言論,稱“首相也在反省未能充分說明背景的問題,今後應該不會再有此類發言。”

最近兩天,日方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言論的聲調似乎也有所降低。現在外務省派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前來中國進行溝通,NHK等媒體認為,日本試圖緩和與中國台灣問題而不斷升級的外交爭端。

無論日本外務省官員訪華溝通的情況如何,老胡個人認為,高市早苗最終軟下來是注定的,幾乎沒有懸念。

第一,高市在議會上對“台灣有事”的表態,的確越線了。這首先不是中方的指控,日本多名議員、3位前首相還有許多媒體都認為她越線了,對她發出批評的時間比中方還早。

以前日本說“存亡危機事態”,只是泛泛說說,在任官員從來沒有將之與台灣公開做聯系。高市是第一個如此發言的首相,所有人看得一清二楚。


第二,中國猛烈反擊,大大超出日方的預期。高市早苗大概以為中方只會口頭抗議,但中方很快采取了實際行動,除了發赴日旅游留學等安全警示,中國的海警船再次強勢進入釣魚島的領海,沖擊了日本的所謂對釣魚島“實際管轄”。這一切非常很嚴厲,啪啪打了高市早苗的臉。大家知道,現在的自民黨已是日本議會中的少數黨,這注定高市早苗是個弱勢首相,風波鬧得無限大,對高市構成很大的政治風險。

第三,共同社發的日本國內最新民調,“贊成”以及“傾向於贊成”高市早苗涉台言論的受訪者加起來一共48.8%,表示“反對”其涉台言論的占44.2%。盡管高市內閣的支持率為69%,但是有約一半日本人反對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,這個比例非常高,肯定對高市早苗會造成壓力。


還有,這段時間美國中國的關系相對緩和,特朗普(专题)最關心與中國達成全面貿易協議,以及落實他明年訪問中國的計劃。高市早苗突然在這個時候發難,導致中日關系惡化,很出乎意料。

最近這些天,美方表態總體低調,特朗普在被問到時也沒有表示支持高市早苗。這讓人相信,如果日方進一步升級與中國的沖突,他們此時能夠得到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將是相對最少的。

其他西方國家迄今也沒有公開挺高市早苗的,而俄羅斯和朝鮮(专题)以不同方式表達對高市言論的反對。

這次中方對高市早苗的阻擊有重大意義,是對日本右翼“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論猖狂冒頭的一次迎頭痛擊,是中日兩國圍繞台灣問題的一次外交攤牌。高市早苗終將軟下來,這是日本國力不支和圍繞台灣問題內部嚴重分歧,他們幹涉台海形勢既缺力量也缺統一意志的深刻反映。過去一些年,日本幹預台灣事務的野心一直在膨脹,但這一次他們囂張過頭,被沉重打了回去,這是一個轉折,是雙方對撞對趨勢的修改。日方的色厲內荏暴露無疑,這次沖突堪稱重建他們自知之明的關鍵一役。

不管危機何時結束,但是中方占據上風的聲勢已經明確形成。小日本有多大本事,中方已將其看透,世界也更加明了了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108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34 秒